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3的文章

城市就是我的影像實驗室─淺論許雅舒獨立影像作品

圖片
文/蘇蔚婧 《哭喪女》呈現內在化的香港縮影 前言: 本文受南方影像學會為2013年南方影展所撰,筆者更有幸與許雅舒導演共同參與《哭喪女》映後座談。導演表示香港院線市場以商業考量無法放映本片,只有尋求影展管道。但日前 深圳藝穗節決定停播此片,顯示香港獨立製片仍然缺乏映演機會,多數人仍無法觀賞。希望本文能發揮小小影響力,喚起大家獨立製片映演現況多一些關心,香港與台灣皆然。 許雅舒 199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及電視學院, 1999 開始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講師, 2004 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人類學系女性硏究碩士學位, 2007 年則在香港藝術學院拿了藝術碩士。照經歷看來,許雅舒可說是學院型的創作者,她早期的獨立短片也確實展現對電影語言的探索。

【高雄拍】翻山越嶺穿越海波浪

圖片
文/MAROMI 《更好的明天》( Namasia , 2013) 台灣雖小,卻有許多美妙的一面,然而都市以外的邊陲地帶卻常得不到人們的關注,「要怎樣讓更多人看見,那些少數族群在面對生活時所表現的堅強與美好」,這個課題對導演廖敬堯來說是拍片方向,在生命受挫時要如何從中得到正面的動力,正是廖導演此次創作的主要目的。

【高雄拍】男子漢的眼淚

圖片
文/MAROMI 《戒菸》( Quit Smoking , 2013) 陳永錤導演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人生歷程有感而發,創作了一個屬於中年男人的故事:《戒菸》。全片焦點純然以「男人」的情感作為出發,雖然故事情節簡約,然而卻花時間鋪陳、引導觀者思考,最後方能進入故事的核心。

【高雄拍】靈魂遣返的實驗

圖片
  文/MAROMI 《海上皇宮》(  The Palace On The Sea , 2013) 實驗電影的定義為何?越來越多人在問,電影除了能在電影院放映,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?現今跨領域藝術逐漸形成國際趨勢,在亞洲較有名的電影導演/藝術家,比如阿比查邦、蔡明亮都透過作品在思考這個問題。生於緬甸的華裔導演趙德胤說:「 這次拍《海上皇宮》算是實驗性較高的短片而非敘事電影,雖說我們在學生時代也拍過一些短片,但並沒有像這次那麼講究實驗意象。」趙提到國外的基金會曾邀請他在緬甸拍攝形式類似的作品,之後預計將影像與其他藝術家作品並 置。他談到自己 對實驗片(或錄像藝術)的了解, 「那方面(跨領域視覺藝術)我並不太熟悉,像繪畫或裝置藝術都不是我之前嘗試過的展覽,但若要與別人合作,就會希望能有足夠的自由度,即便要輔助其他藝術家的作品,我還是期許我的影像獨立出來仍是一個創作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