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許古拉 被遺忘的邊緣島嶼作為影像記錄主體,單純的紀實手法不足以完滿承載過客們在島嶼所見其時,那內在萌發蔓生的複雜情感。如何組構影像,表述其所見聞,成為《流離島影》系列的導演群與島嶼展開的影像對話。 [1] 因而,當陌生的島嶼、人與物將電影作其附體再現——在此援引德希德(Jacques Derrida)所言,「 一種電影的幽靈性(fantôme)經驗 」,除以神鬼為主題的類型電影,還有將鬼魂般的結構自電影化的影像中區辨。 [2] 電影的幽靈性不只存在於電影本身做為幽靈影像顯現的中介軀體,更需費心地思辨隱匿於文本中,那即將到來的幽靈復返。其所憑借附體,在《噤聲三角》鳥靈寄身肉體已逝的標本軀殼,疊影於下個鏡頭中,隨同展翅翱翔的鳥群回歸原鄉、又或者當島上僅存的那隻羊面對鏡頭時,羊與機械之眼相互凝視的間隙間,看見既陌生且熟悉的彼此存在,體現出動物幽靈性;在《03:04》,等待一切終結的人們,無聊之境的出神、精神遊走、以及人們離開島嶼餘留下曾經活動過的痕跡、金門島上外來客,服役、退伍軍人流動不止的缺席或往返填補之際,人體肉身的存在與否,形構出金門島上人口幽靈的質地。幽靈的時刻,意即幽靈出場的瞬間,就存在於影像出場、退場起落間顯形來臨。 《噤聲三角》 《03:04》